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升贴水

产品升贴水
29

2021-04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在哪?专家:需“内外结合”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方经纶)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类型的产品才算是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要哪些具体路径?生态产品面临机制难题如何破解?人民网强国论坛就此采访了辽宁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刘佳奇。  强国论坛:生态产品都包括哪些类型?  刘佳奇:生态产品是在维系自然生态安全、稳定的基础上,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服务。生态产品不仅包括了清洁空气、洁净水源、安全土壤等自然资源,还包括水库、城镇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另外,工业遗址、古旧村落、历史文化遗存等可以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的人工环境也包括在生态产品之中。  实践证明,生态产品具有可观的开发价值。建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让生态产品的价值“看得见”“摸得着”,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当中,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意见》为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作出了总体的部署。《意见》中明确提出的“先建立机制,再试点推开”“允许试错、及时纠错、宽容失败”,这为加快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造了更加开阔的空间。  强国论坛:生态产品价值有哪些实现路径?  刘佳奇:区别于传统工业产品,生态产品的价值较为隐性。有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的事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社会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效果。要纠正这一观点,我们就需要有具体的路径来体现生态产品的价值。  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需要“内外结合”。首先,《意见》提出,要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即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保护效益的外部化延伸,拓展生态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其次,《意见》提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这就是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利益导向机制,实现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成本的内部化。通过生态保护补偿措施,让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通过制定、收取相关税费,让资源环境使用者合理付费,让资源环境破坏者承担相应的赔偿。  强国论坛:生态产品面临机制难题如何破解?  刘佳奇:《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到2035年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这些问题的成因,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态产品的价值在技术上难以充分、准确地衡量。二是在生态产品的度量、抵押、交易、变现等方面,在制度和机制上缺乏充分的依据和有力的保障。  要破解生态产品面临的难题,首先要强化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解决生态产品调查、监测、评价、核算、统计、交易等方面的技术性问题。其次要以深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以制度保障此项改革举措真正落实落地。例如,《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  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是市场化的重要表现,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要进一步探索并扩大可交易权益的范围,如绿化增量责任指标交易、清水增量责任指标交易等。并且,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管控或设定交易限额,使得交易活动及其结果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让自然环境成为真正的“受益者”之一。

MORE
17

2021-03

【专家学者看两会】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同时强调要“研究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生态保护补偿,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路径,也是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实践的应有之义;而找准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关键,创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方式、开拓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重要抓手。  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方式与途径  (一)加大不同类型的生态产品开发。一是特色农工产品。将“生态元素”作为主要附加价值,依托本地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涵盖农业、渔业、林业、手工业等的食品、木材、矿泉水、天然纤维、工艺品等物质产品。二是文化旅游服务。将“生态体验”作为重点消费内容,生产服务类产品,以满足亲近自然、健康舒适、游览观光等生态旅游消费需求,自然体验、科学普及等生态文化消费需求。三是综合开发建设。将“生态治理”作为核心建设要求,围绕生态系统构建和生态价值实现,通过废旧区域改造、自然区域开发,开展项目建设,如河道生态治理综合开发、采煤塌陷区“矿地融合”湿地公园建设等。  (二)促进生态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高效流转。一是建设高效生态资源市场体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产权制度,培育形成多元化生态产品市场生产、供给主体,发展生态产品及其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态产品市场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生态资源定价机制。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为基本原则,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形成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三是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制定生态环境污染损害检测、评估、修复与生态恢复评估等方面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健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  (三)实现与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发展。一是生态价值转化科技附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价值转化效率和效益,通过电商直播、数字化营销等新手段,降低市场成本、拓展市场空间、提升交易规模;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服务,搭建各种信息中介、区域交易,及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二是生态价值实现模式创新。以开放理念、创新思维,将生态价值主动融入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浪潮,主动对接以互联网+、O2O等为代表的线上服务新模式;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虚拟产业园、产业集群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动能;以微商、直播、副业创新,多点执业等为代表的新个体经济等。  全力施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一)处理好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重点矛盾。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既要避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唯经济论”,又要防止片面强调生态保护的“唯生态论”,坚持以生态效益价值挖掘和价值转化为核心,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效益。二是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矛盾。要充分认识生态效益的长期价值,避免以短期、片面视角制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合理优化价值评估、绩效考核内容和体系。三是加强管理与简政放权的矛盾。在强化生态治理的核心指标、重点任务的同时,要优化市场发展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既要避免过渡管控、庸政懒政带来的发展阻碍,又要保障稳步有序发展。  (二)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市场化步伐。一是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生态产品有效供给,优化供给方式和供给结构,加大生态要素开发力度,强化生态要素供给保障,增强对生态产品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二是大力促进生态资源转化。围绕自然生态系统构建,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价值有效融入一二三产业发展,积极开发新业态、新模式的生态产品,大力推进新技术、新要素在生态产品中的应用,着力培育生态产品产业链。三是加快培育生态资源要素市场。强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建设,着力解决产权界定不清、归属不明,开发保护权责模糊,监督管理职能缺失等紧迫问题,鼓励发展多层次要素市场,完善生态资源要素定价、交易机制。  (三)统筹谋划发展,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一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政府的指导性作用,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和政策保障,通过规划布局、窗口指导、财政投入、优惠政策等方式加强社会引导和产业培育,规范生态产品、生态要素市场管理,搭建生态产品公益性管理和运营平台。二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发挥市场主体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力度培育从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引导传统企业发展生态产业。鼓励各类企业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是着力扩大消费市场。深刻认识正在形成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把握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中生态产品市场机遇,进一步挖掘生态、绿色等市场需求,加快构建生态产品消费大市场。  (四)加大创新力度,深度挖掘生态价值。一是保障创新创造。坚持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基本原则,对新事物、新模式持审慎包容态度,鼓励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创新,扩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总结、推广近年来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的创新经验和关键环节。二是推进新技术应用融合。支持生态产品、生态产业主动对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生态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结合;加强生态价值与新能源、新材料等创新要素融合发展,促进新兴生态产品开发和产品生态价值赋能。

MORE
12...18192021222324 共278条 24页,到第 确定